摘要 : 企业、品牌、店铺之所以能存在,并不是因为你自己想让它存在,而是因为消费者需要它存在,它能为消费者解决问题。
企业、品牌、店铺之所以能存在,并不是因为你自己想让它存在,而是因为消费者需要它存在,它能为消费者解决问题。
对于那些骗加盟费的品牌方,它们之所以能存在,就是因为它们能解决人们“想开店挣钱却不知该怎么做”的问题。
很多人甚至以为那些加盟商开了店之后,不就能解决人们吃饭的问题了么?但是开餐馆的又不是只有你一家,吃饭的问题哪都能解决。现在的餐饮时代,不是只停留在解决吃这件事。你真正需要解决的,是其它餐馆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如果担心亏钱,就不要做餐饮生意。所以你做生意之前,要先确定自己是否亏得起,而不是一上来就想着能赚多少钱。
做餐饮切勿只用讨巧的方法而忘记根本
很多人都非常沉迷于一些“讨巧的方法”。
比如奶茶店生意不行了,就想着换一个更有意思的包装吸引人眼球,来缓解这一情况。
比如餐厅生意不行了,就想着策划一次事件在当地形成传播,吸引更多人前来用餐。
或者更具体一点的,奶茶店在客人少的情况下,奶茶就要故意做得慢一些
不得不承认,这些小技巧都没错,在适当的时候效果也很好。
但所有人都明白的一个道理是:产品是根本。
西贝的确做得好,但它并不像其他网红品牌那样主要靠新媒体营销做起来的。
那它主要靠什么?还是过硬的基本功。
当然,如果我说它味道好,肯定有人跳出来说它难吃。如果我说它产品研发下苦工,连个馍馍都要研发几百次,肯定又有人说这都是宣传...那就说个客观点的吧:有几家餐厅的卫生条件能做到西贝那么好?
别的不说,光是它一桌一换的桌布,大部分餐厅根本就做不到。
有人说只有在西贝里,才敢把整个手撑在桌子上玩手机,其他餐厅都怕桌上有油。
花时间和心思去专研小方法、小技巧没有错,但也不能忽略很多最基本的东西——如何做好产品?如何做好服务?
做餐饮如遇危机切勿逃避责任
很多公司都设有公关部门,其主要职能就是维护公司或品牌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当品牌被爆出负面消息的时候,即出现“公关危机”,公司这个时候一般是找KOL帮忙打圆场?删帖?找靠山?不说话?
众所周知,去年海底捞出现老鼠事件后,海底捞直接了当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以雷霆之势发起整改,这样知错就改光明磊落的态度反倒让广大网民没了看热闹和凑热闹的心思。
与海底捞的危机公关类似的案例,比较经典的应该是2012年的央视315晚会曝光麦当劳食品安全问题。当时,麦当劳的危机公关是:1、1个小时内在微博上回应此事,称“个别事件”;2、在门口贴道歉信。
错了就是错了,承认,并道歉,然后整改。这是海底捞的危机公关思维,而大部分品牌的逻辑是:能否认就否认,模棱两可,部分承认,转嫁给别人,甚至不发声,悄悄等待新的热点出现,把道歉声明放在犄角旮旯的地方,赶紧找水军引向竞品在背后下黑手……
及时承认错误,主动寻找原因,提出改进方案。 才是一个品牌真正应该做的事。
切勿过分表现自己,不忘初心就好
为什么经常做一些公益活动或其他“好事”,粉丝不但不买账反而容易说你作秀?
因为你没有站在顾客的角度思考问题。
他们会认为很多人之所以要做好事,都是为了“做好事让别人去说我好”。做好事本没错,但生意场上,这种操作方式,明显是过了头——他们太想表现自己了。
比如去捐款:车子上印着大大的LOGO,所有员工都穿着带LOGO的制服,拉着大大的横幅(横幅上当然也有自己的公司名字),捐完款还去找媒体写发稿,然后在自己的公众号上也得发一波...
像这种,你越是想表现自己,就越不容易被认可,别人一看就知道你小子故意在演戏。
这就是“私心”太重。
有人说,做营销,最重要的是要有用户视角,但用户视角从来就不是一种技巧,它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设身处地为别人考虑,通过满足别人的需求或解决别人的问题,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所谓的“买卖”,也都是先有“买”,再有“卖”。
所以,营销从来就不是去解决“卖”的问题,而是去解决“买”的问题。
只有明白了这层道理,不管是营销还是品牌,才会有它存在的价值。
毕竟,是顾客成就了品牌,而不是品牌自己。
我要评论: | |
*内 容: |
|
验证码: | 换一张 |
共有-条评论